刘跃进:仰望唐诗星空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4-22浏览次数:10

【名家专栏】

刘跃进,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出版有《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秦汉文学编年史》《中古文学文献学》《从师记》等,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第四届思勉原创奖、第五届中国政府出版奖等。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华瑰宝杂志 ,作者瑰宝传承


经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到隋唐之际,近体诗正式登上诗坛,成为文坛主流。中国诗歌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明 杜堇《古贤诗意图》之李白《把酒问月》局部

唐诗发展的脉络

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在历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隋代在诗歌上的建树不是很多,其功绩在于融合了南北诗风,为唐代诗歌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9世纪的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而8世纪中叶,又是黄金时代最耀眼的一章,以李白、杜甫为杰出代表的唐代诗人相继登上诗坛,笼括宇宙,笔削山岳,盛极一时。李白功在承前,将六朝遗风暂告一段落;杜甫功在启后,影响遍及中晚唐,遥导宋诗的先河。


清代编撰的《全唐诗》凡900卷,收诗近5万首,诗人达2300余人。又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所收作者又逾千人,诗数千首,洋洋大观,令人目不暇接。与前代诗歌相比,近人逯钦立先生编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录的诗歌创作年代前后时长比唐朝存续时间多几倍,而全书不过135卷,所收诗也只有1万多首。

宋 王洙编《杜工部集》

根据文学史的划分,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初唐:李唐开国到唐玄宗登基前的90年间,大约是7世纪。这一时期的基本格调,可以借用杨炯的诗《从军行》来形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盛唐:唐玄宗、唐肃宗在位期间的50年间,大约是8世纪,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表现的就是这种博大气象。


中唐: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到唐文宗在位期间的70年间,大约是8世纪末、9世纪初。这一时期可用白居易的诗来形容:“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晚唐:唐武宗到唐亡的60年间,大约是9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可用李商隐的诗来形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在初盛唐,诗在文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诗人兼长众体的现象很少出现,李白、杜甫的散文远不如他们的诗出彩。而在中唐,兼长众体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从中唐起,诗、词、曲、散文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中唐的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四大家,贡献尤大。韩、柳的古文,元、白的诗词,都是开创一代风气的创作,影响极为久远。


唐诗之辉煌,震古烁今。但这一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唐代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诗始终与唐史交织在一起,折射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

清 丁观鹏《杜甫诗意图》局部

唐诗发展的历史背景

618年,李唐王朝建立。878年,黄巢起义爆发。907年,军阀朱温篡唐而建立后梁,逐渐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近体诗在300多年的历史时期内从发展、成熟,走向兴盛。


李唐王朝统治近300年,是继汉之后又一统一强盛的封建朝代。它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同时也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年号贞观),是唐代政治经济趋于稳定发展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了隋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注重从舟与水的关系角度处理君臣与人民的关系,还注重调整大小地主的矛盾,恢复了科举制度。


六朝时奉行的“九品中正制”及其演变的用人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门阀制度,不看才能,只凭门荫。其结果诚如刘毅所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其反映在诗歌方面,就有很多不满流露出来。左思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咏史》)鲍照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不难理解当时下层文人对于这种门阀制度的极度不满之情。

清 梁亯《观榜图》局部 

唐太宗恢复科举制度,拆除士族门荫代代相袭为官的阶梯,为中小地主阶级出身的文人打开仕进的门路,其影响之大,超出想象。《唐摭言》卷一曾记载,唐太宗看到不少进士从门前走过,称叹:“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人赵嘏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以诗赋取士的唐代科举制度,不仅壮大了诗歌的创作群体,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大量创作,而且拓充了诗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诗人孟郊参加进士考试,多次不第。其《落第》诗说:“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再下第》诗云:“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其《叹命》诗称:“题诗还怨易,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由于经历了这种极端的困苦,当他年过半百,终于考中进士后,其得意之情难以言表,故而写下著名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经济发展逐渐走向繁荣,诗歌文化也走向高潮。杜甫有诗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二首·其二》)然而物极必反,当它达到顶点的时候,已经隐藏着的各种弊端便逐渐显露出来。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是唐代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持续8年之久。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各种新的矛盾,如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到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近300年的大唐基业彻底垮掉,唐诗由此进入了尾声。

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

唐诗发展的文化背景

隋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南北的融合,唐代文化紧承隋代。唐代统治者较之隋代有更大的气魄和抱负,他们敢于兼收并蓄,促使儒、释、道相互补充,呈现“三教合流”的局面。儒教已不再像汉代那样牢牢地占据统治地位,正因如此,后代的儒家学者往往觉得唐人不重经术。唐代思想界较为开放,即使是被后人视为大儒的韩愈,也颇有离经叛道的思想,所以朱熹索性说他一心只想作好文章。


儒家地位下降,道家却日益得到重视,老子被奉为“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庄子》为士大夫必读之书。佛家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对于文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禅宗的兴起。惠能所创始的禅宗,不加修饰,径直倡导“明心见性”,亦即所谓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这些思想见于《坛经》一书。唐代思想界的活跃体现在统治者能够容许各种思想并存,尽管在唐武宗时期曾有过灭佛事件,但总的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唐朝统治者应当说是比较开明的。


唐代统治者还特别注重融合各民族的长处,有着广泛的文化视野,与不同文化也有深度的交流。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唐代文化高潮的到来。今天我们所能知道的,甚至还在使用的许多乐器多以少数民族名命名,如羌笛、羯鼓、胡琴等,这些乐器并不都是在唐代传入的,却为唐人所喜爱,广为传播。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云:“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还有一些中原音乐同胡夷之乐结合而成的大曲,如《霓裳羽衣曲》《六幺》等更是名噪一时,广泛入诗。


在舞蹈方面,“剑器舞”“胡旋舞”“菩萨蛮队舞”等也多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据载,公孙大娘以“剑器舞”而著称于世。诗人杜甫6岁时看罢公孙大娘舞剑,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相传书法家张旭也因参悟此舞而技法大进。白居易《胡旋女》一诗记下了“胡旋舞”的风姿:“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唐代还出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演唱家,赢得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比如琵琶演奏家董庭兰就与当时的许多文人有所交往。高适赠董庭兰诗云:“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其一》)这是颇为世人所传诵的名篇。又如李龟年早年与杜甫相识,后来杜甫流落西南,二人重逢,杜甫写下著名的诗篇《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 仇珠《唐人诗意图》

文化的繁荣与艺人地位的提高,也与当权者的倡导有直接的关系。《教坊记》等书记载,汉代以来,胡乐传入,音乐出现了新的变化,即“杂用戎夷之声”。这些音乐原由太常掌管,唐玄宗为了不受太常寺礼乐的限制,另设内外教坊,将俗曲引进教坊。他还特意组织了一个宫廷乐团,教习的地点在长安西北禁园内的梨园,所以那些艺人多称“皇帝梨园弟子”。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代的绘画和书法也别开生面,引人瞩目。山水画分南北宗。王维开创南宗,其绘画一如他的诗歌,讲究神韵,所以《东坡题跋》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北宗画的主要代表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绘画讲究气势。此外,唐代还有一些画家,以专门画某一方面的题材而见长。比如韩干、曹霸擅画马,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说:“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又如韦偃擅画松,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说:“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萧悦擅画竹,白居易《画竹歌》说:“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第一人。……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诸人流派不同,足见唐代绘画艺术的发达,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唐代书法艺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盛唐的张旭、郑虔,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名著一时的书法家,为后人所景仰。


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唐代文化的普及程度也远远超出后人的想象。甘肃敦煌石窟发现了大量富丽堂皇的壁画及卷轴,它们巧夺天工,精湛绝伦,震惊中外。就诗歌而言,这里发现了很多王梵志的诗,其作品过去虽有零星记载,但绝大多数作品早已在世间失传,不得其详,而敦煌石窟却保留了600余首,这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从项楚《王梵志诗校注》看,王梵志的诗近乎白话,带有民间创作的色彩。另外,还有《集异记》中所记载的“旗亭画壁”的故事,以及白居易写诗市井传诵的史事。这些记载和实物等生动地反映了唐代文化的普及情况。


这样的文化环境为唐诗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使其蓬勃兴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作者简介

刘跃进,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

【杂志订阅方式】


1.拨打电话010-57435892进行购买。

2.银行转账

户名:瑰宝传承(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上地支行  

帐号:35370188000083988

3.邮局汇款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正黄旗18号 《中华瑰宝》杂志编辑部(100093)

4.微店订阅

征稿启事

·稿件要求

1.稿件必须为原创,内容信息准确无误,禁止一稿多投。

2.图片要求清晰、未经技术处理,分辨率至少为1600像素×1200像素,并提供相应版权信息。摄影作品需提供原始图片。

 

·投稿办法

1.请将稿件、图片发送至电子邮箱:zhhgb2016@163.com。

2.投稿咨询电话:010-56037099。

3.暂不接受信函投稿,深度报道的稿件除外。

 

·审稿与发表

1.本刊在收到稿件后会尽快审阅,投稿之后30天内未收到回复的作者可将稿件自行处理。

2.作者需要配合本刊编辑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要时对稿件进行修改。

3.本刊会根据稿件质量和稿费标准发放稿费。

4.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