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0-03浏览次数:129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在《得到》专栏里,提及了Google刚进中国时候的一件事。

 

刚开始,Google总部对中国研发团队的评价非常低,因为“出工不出活儿”,北京的三四个工程师都抵不上Google总部的一个工程师。

 

后来吴军帮忙分析了原因,他发现,那些工程师都不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优先完成它们


中国研发团队里,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新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工作;

而在Google总部,新员工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在有经验的员工下快速掌握工作技能。


之后两年,Google总部的工程师陆续来中国帮助团队梳理工作方式,而中国团队也会去Google总部交流,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善,中国研发团队也最终得到了总部的认可。

Google工程师这么聪明的一群人,尚且需要学习正确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产出,何况大多数人?

 

我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智商情商正常、学习和工作意愿高,就一定能出成绩。

 

然而,我带过很多人,也招过很多人,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学习,非常努力,智商情商也都正常,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甚至不如很多资质低于他们的人。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怀疑自己看人不准。直到前阵子看到吴军的这段叙述,才幡然醒悟。

 

我仔细回想了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将他们与产出高的人相比,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存在三个问题。

 

只关注任务,不关注目标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之后需要给客户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要给他做一份PPT。

 

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PPT草草做完,而且发现其中一些数据没有,你怎么办?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PPT没有来得及做完,或者质量不高。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而最高效的那些人,会根据老板此次汇报的目的,判断这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大小:

 

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完善重要页数、而不是找数据上,如果很关键,那么就找其他人帮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数据。

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

 

我此前的咨询公司,在做高潜人才研究的时候,有个发现:

 

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具备这些共性的人,几乎做什么都能做好,而不具备的,几乎做任何工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