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醇诗品,先成人品”—肖峰教授讲《诗品与人品》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30浏览次数:256


本网讯(通讯员 张诗音)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和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邀请,2021年6月7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肖瑞峰教授在文学院三楼会议室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盛银花主持,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在内的文学院全体教师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

讲座开始前,盛银花院长热情致辞,对肖瑞峰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讲座正式开始。

肖瑞峰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讲座的主题——《诗品与人品》,阐释了人品决定诗品的概念以及文如其人的重要性,并且倡导“欲醇诗品,先成人品”。

接着,肖教授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以及列举的一系列中国古典诗歌的例子。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形容北京雾霾之严重,贴切至极。该诗句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被习近平总书记信手拈来使用,可见其诗歌储备有多么丰富。除此之外,肖教授还解释了诗歌的功能和作用,引用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指出诗歌具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反过来也可由诗歌观察和批判社会现实,可以抒发内心的怨愤情绪,可以讽刺和批判现实。

其次,肖瑞峰教授还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带领中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发表的一次即兴讲话中引用的诗句,如中华民族的昨天,可谓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由此,肖教授鼓励年轻的同学们,如果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话,从现在起就要把古典诗歌学好、用好,把人品修炼好。

接着,肖教授从四个方面详论”诗品与人品”。

一是“何谓诗品”。肖教授首先介绍了梁代钟嵘的《诗品》,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自觉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据说为唐代文学家司空图所写的《诗品》,则采用四页十二句韵语形象描述了24种诗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司空图只是区分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境界而已。这里的“品”可以理解为类别,后人习惯于把司空图的诗品称为24品,他所形容的24种诗歌类别,也叫二十四诗品,这是为了与前代钟嵘的同名著作区别开来。

二是“文如其人”的问题。肖教授首先对诗品和人品的关系做了一个详细的解释:“诗品指的是诗的品质和品位,而所谓人品,指的是人的品行、品性以及品德。”古代文学批评家常常把诗品和人品相提并论。在他看来,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之间不能等同也无法对应。他们呈现出的是若即若离,错综复杂的双边关系,不宜作简单化的评述和概念化的演绎。

同时,肖瑞峰教授追溯了文学史上“文如其人”的现象,认为诗品和人品相统一是中国古代诗人追求诗的理想人格的反映。最早把诗品和人品联系在一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诗言志思想即诗应该书写人的情志、人的心灵以及世界外在的表现。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在魏晋两代流行的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中也有所反映。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可以相互印证的,可以得出文如其人的结论。唐代几乎所有的诗人,没有一个不渴望登上政治舞台,比如李白。李白的诗歌就体现了他志存高远,浪漫不羁的性格,如“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都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则体现了他想当官却坚守文人气节的特点,确实文如其人。但最终李白也没有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其主动投军,走至半路,不幸病重,当即返回安徽当涂,病死于此。但李白政治抱负的失败却造就了他诗歌上的成就。他一生怀才不遇,感叹人生如梦,诗歌也表现出他志存高远,率真自信,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正所谓文如其人。

三是“言非心声”的问题。肖教授分析了“言非心声”现象的原因,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人格的二重性、多面性;缘于对道德传统和诗歌传统的因袭;缘于艺术人生对现实人生的提升,诗化人格对物化人格的超越。肖教授指出,“文如其人”和“言非心声”这两种现象的并存,既反映了文学的复杂性,也体现了文学的丰富性;既增加了读者认知和理解的困惑,也诱发了读者辨析与探求的兴趣。

四是“欲醇诗品,先正人品”。对此,肖教授提到,通过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而且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并且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因为只有诗品与人品相统一,才能真正赢得读者的尊敬与钦仰,流芳百世。反之,如果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纵能一时迷惑读者,欺世盗名,最终也将行迹败露,遭到读者的唾弃与鄙薄,遗臭万年。惟其如此,我们有理由强调:欲醇诗品,先正人品。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融合。

在讲座临近尾声时,肖瑞峰教授还引用了薛雪《一瓢诗话》“诗者,心之言,志之声也。心不正,则言不正;志不正,则声不正。心志不正,则诗亦不正,名之曰‘歪’”之论,以及纪昀《诗教堂诗集序》“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之言予以申述。

最后,肖瑞峰教授说:“有志于诗的朋友们,请敬畏诗神、恪守诗道,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旨归,致力于诗品与人品的统一,追求‘文如其人’的理想形态,摒弃‘言非心声’的不良行为,在‘道德文章’的双重锤炼中,实现诗品与人品的同步提升!”他的讲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肖瑞峰教授与我院师生进行了更为具体、更深层次的讨论和交流。(编辑 王晨 彭冲 张阳)